行旅

十五世纪之前,在中国旅行是属于统治阶级的特权。这些旅行并不纯粹是为了观光,而更多的是为了研究:获得一个地区的经验知识,或记录其产品和当地的风俗。这导致了方志的出版,如《长安志》,其中对历史遗迹进行了学术性的描述。到了明朝中后期(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由于社会管控的放松,更多的人开始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使他们能够更自由地旅行。

大约在同一时期,在德川幕府(1603-1868)治下,日本放宽了数百年来对旅行的限制。因此,大量的城市人口开始接受有关旅行的艺术和文学。例如,歌川广重用温柔、抒情的风景画(如《日本桥的夜间雨》)重振了衰落的浮世绘画风。

歌川广重擅长通过季节性风景来渲染自然之美,他的作品中还融入了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捕捉到了他们日常活动的瞬间,这促进了这些作品的流行。

  • 日本桥的夜间雨
    Image of a Japanese print which shows the night Rain over Nihonbashi
    歌川 广重 (绘)

    日本东京 (江户), 1797-1858

    佐野屋喜兵卫 (喜鹤堂)

    日本东京 (江户), 活跃于约1800-1875

    日本桥的夜间雨, 约1832-1836
    东都名所系列

    木版画 (锦绘)

    广重被尊称为浮世绘版画的最后一位大师,是后来模仿他风格的艺术家们的榜样。《日本桥的夜间雨》捕捉了旅行者在穿越日本桥河时被雨淋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瞬间。尽管有木刻的严格限制,但天气、人物的活动和自然环境之美都被传达出来了。背景中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富士山和江户城堡增添了作品的吸引力。

    墨尔本大学艺术馆藏

    0000.0828

  • 愛宕山
    View of Mount Atago during a festival
    二代目歌川广重 (绘)

    日本东京 (江户), 1829-1869

    相模屋藤吉

    日本东京 (江户), 活跃于约1855-1866

    愛宕山, 1861-62

    东都三十六景系列

    木版画 (锦绘)

    为了纪念他的老师和养父,铃木镇平改名二代目歌川广重。在他的木版画中,他反映了他老师的构图要素,例如不寻常的视角。就像这幅画中我们从屋顶上眺望整个场景。这幅版画中的风筝和灯笼暗示着一个节日,也许是新年。这是在东京捕捉到的众多风景名胜中的一个。

    奥德· 波因顿博士1959年捐赠
    墨尔本大学图书馆档案与古籍部版画馆藏

    1959.6070

  • 东海道名所图绘
    歌川芳虎 (绘)

    日本东京 (江户), 活跃于约1836-1887

    大黒屋金之助(金次郎)

    日本东京 (江户), 活跃于约1863-1875

    东海道名所图绘, 约1864

    木版画 (锦绘)

    这两幅木版画来自同一幅浮世绘(共12幅画)。这十二幅画拼在一起时展示出从江户(现东京)到京都的东海道全景。在1832年,同是歌川派的歌川广重在一系列画作中描绘了他在东海道旅途所目睹的景色,名为《东海道五十三次》。这些风景画颇受人们欢迎,并带来一股新的游赏风气。许多艺术家绘制了东海道的画作,以满足希望纪录东海道风景的游人与仰慕者的需求。

    莱斯利· 基欧和金子纪昭2021年捐赠
    墨尔本大学图书馆档案与古籍部版画馆藏

    2021.0010.001; 2021.0010.002

了解更多史部展品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