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绘经典:墨尔本大学日本版画收藏品中描绘的传统文学

译者:于博洋、杨晨、洪春宁、林玠妤、王吉铭、崔璐璐 (墨尔本大学翻译学研究生)

English version

一首诗歌的背后总是藏着一个故事,如果再配上一副图画,故事就变得更加耐人寻味。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少量日本艺术作品,其中最多的是版画。这些作品的主题几乎都源于文学,包括诗歌、小说和戏剧。日本文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早于《四库全书》的中国文学作品的启发,经常在选集和视觉艺术领域受到重新整编和构想,继而成为更多创意的灵感来源。从诗人、主人公、恋人、歹徒的生活中,可以挖掘出大量的素材。

在日本历史上,《百人一首》是最受欢迎的绘画和版画主题之一。这部文集最初是由既是朝臣也是著名诗人的藤原定家(1162–1241年)于1235年左右编纂。正如文集名称——“百位诗人,每人一首”,该选集由一百首31音节的短歌组成,每首均来自皇帝、朝臣、僧侣和诗才闻名的女官创作。这部诗集最初属于宫廷文化,到江户时期(1616–1868年),成为了记忆游戏的素材,经常出现在了表演艺术和文学作品中,而藤原定家的诗选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这些诗歌古典与普世兼具的特点,使得其本身及其作者成为了大批量出版书籍和单张木版画的热门主题。在墨尔本大学的藏品中,有多件属于此类,包括胜川春章(1726–1793年)所作《锦绘小仓百人一首》(錦百人一首あつま織)的其中两页。该书标题反映了新与旧的融合。藤原定家的选集标题加入了“东”,指的是位于日本东部的江户(现东京);以及“锦”,指的是新发明的多色木版印刷技术,在当时已成为江户和该地区的代名词。这两页孤品的第一页(图1)描绘了藤原定家所处同时期的人物,身着传统宫廷服装的大臣西园寺公经的回首之姿。他收入《百人一首》的诗为:

花さそふ

あらしの庭の

雪ならで

ふりゆくものは

我が身なりけり

hana sasou

arashi no niwa no

yuki narade

furiyuku mono wa

waga mi narikeri

As if lured by the storm

The blossoms are strewn about

White upon the garden floor

Yet all this whiteness is not snow—

It is me who withers and grows old

满院非白雪

风雨催落花

过眼云烟散

身老叹韶华1

Standing figure holding scroll with large Japanese calligraphy surrounding.
图1:胜川春章,“西园寺公经” ,《锦绘小仓百人一首》(1775),木版画,纸上水墨和彩色,由杜德利·威廉·加德纳先生(Mr Dudley William Gardiner)于1986年赠予,墨尔本大学艺术馆藏(1986.0178.000.000)

第二页(图2)的人物是藤原定家本人。他坐靠在一张矮桌上,作沉思状,手里拿着被称为“尺”的仪式权杖。在版画中,上方的诗词仿佛反映了他的思绪。

こぬ人をまつほの浦

のゆうなぎに

焼くや藻塩の

身もこがれつつ

konu hito wo Matsuho no ura

no yūnagi ni

yaku ya moshio no

mi mo kogaretsutsu

Pining for you

Who do not come,

I am like the salt-making fires

At dusk on the Bay of Waiting

Burning bitterly in the flames of love

思君终不见

浪静海黄昏

卤水釜中沸

侬心亦似焚2

尽管胜川春章最有名的是对于富丽堂皇的歌舞伎剧场里演员的描绘,但是这两幅画里的诗人在表现力和色彩运用上却相对保守。但由于面部和手部的微妙处理,这两个人物都展现出了诗歌与图像之间的精妙平衡。这种强调面部来表现含义的方式,正是胜川开创的一种捕捉演员与角色精髓的方法。3 然而,正是因为没有对长相的借鉴,创作者才深度挖掘了这些著名的诗歌。西园寺公经的诗具象化为人物明显的鼻子和皱纹,显现了衰老所致的痛苦,回首的动作也可以解读成对过去的追忆。相比之下,藤原定家的画像则以年轻的外表、圆润的脸颊和不大不小的圆勾鼻为特点,这是因为诗中展现的失恋痛苦具有典型的青春气息,这可以通过他眯着的眼睛、撅起的嘴唇以及焦躁不安地握着“尺”的动作暴露出来。

A seated figure leans on a stool, facing right. Japanese calligraphy on top of image.
图2:胜川春章,“权中纳言藤原定家”, 《锦绘小仓百人一首》(1775),木版画,纸上水墨和彩色,由杜德利·威廉·卡迪纳先生(Dudley William Gardiner)于1986年赠予,墨尔本大学艺术馆藏(1986.0177.000.000)

在胜川春章之后,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版画设计师歌川国芳(1797–1861年)将《百人一首》的主题推到了戏剧性的新高度。墨尔本大学的藏品收藏了这部100号全彩色系列第77号(图3),描绘了崇德天皇(1119–1164年)的形象。《百人一首》中收录的崇德天皇的诗歌以及评论包含在了右上角。

瀬をはやみ

岩にせかるる

滝川の

われてもすゑに

あはむとぞ思ふ

se wo hayami  

iha ni sekaruru

taki-gawa no

warete mo suwe ni

ahamu to zo omofu

Because the current is swift,

even though the rapids,

blocked by a boulder,

are divided, like them, in the end,

we will surely meet, I know.

急流岩上碎

无奈两分离

早晚终相会

忧思情愈深4

虽然这首诗让人想到分离的恋人和重聚的决心,但是歌川国芳的设计却选择从不同角度来表达崇德天皇激荡的情绪。崇德天皇参加了1156年的政变,失败后被终身流放到​偏僻的四国岛。有记载表明,在他临终的最后几日里,这位前任皇帝曾试图将佛经送往皇宫,以纪念已故的父亲。5 然而,皇宫拒绝并且退回了供品,于是愤怒的崇德天皇将经书丢进大海。版画描绘了他暴怒的瞬间,崇德天皇在愤怒中变成了一只名为“大天狗”的神话生物。歌川国芳将传说与诗歌相融合,将崇德天皇渴望的对象重新塑造为帝王宝座。诗中的“急流岩上碎”也反映了诗人执着于失去权力的心情。

Emperor Sutoku-in from series Amongst the One Hundred Poets
图3:歌川国芳,“崇德天皇”,《百人一首》(1840-2),木版画,纸上水墨和彩色,由东亚和东南亚研究系于1976年购入,墨尔本大学艺术馆藏(1976.0068.000.000)

虽然《百人一首》已经是广为人知的视觉艺术灵感来源,但与日本古典文学《源氏物语》的知名度相比,却仍然相形见绌。《源氏物语》由宫廷女官紫式部(973或978年至1014或1031年)于十一世纪前十年间创作而成。这本书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小说,讲述了皇子源氏及其后代在皇宫中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和政治经历。在另一幅木版画(图4)当中,可以看到这一故事起源的情节。这幅画是歌川国芳最有成就的弟子歌川国贞(1786–1865年)所设计的作品,来自于五十四幅的合集,每一幅都对应着小说的一章,是数百年来众多插图版《源氏物语》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中描绘了第一回“桐壶”里的场景:两个女人立于游廊之上,廊下是无人打理的庭院。前面的女人手提灯笼,抱着访客奢华的外衣,驼背的身形暗示着年长,剃掉的眉毛彰显着嫁作人妇的身份。她的访客身形笔直,更为优雅,正看着年长妇女走路踉跄的样子,目光中透露出怜悯和惊讶。左上的诗句也对应了小说的场景。

露にふし

風にみたれて

宮城野の

こはきは

さそな

しづ心なき

tsuyu ni fushi

kaze ni mitarete

Miyagino no

kohagi wa

sazona

shizukokore naki

Dew covered

and wind tossed

my heart truly feels for

the Miyagi moor bush clover

草叶凝寒露

风吹草沉浮

宫城草木深

我心不得宁6

The Paulownia Pavilion
图4:歌川国贞,“桐壶”,选自《现代源氏彩印大赛》系列(1853),木版画,纸上水墨和彩色,由马里恩和大卫·亚当斯(Marion and David Adams)于2015年赠予,档案与古籍部版画馆藏(2015-0010.000.000)

该诗虽是原创,但其实是直接摘取了故事中对应这次夜访的两段诗句。第一段来自源氏的父亲,即天皇,第二段则是对第一段诗句的回复。在源氏之母去世后几个月,天皇派亲信去探望其母。亲信回来后,向天皇描述了老太君每况愈下的身体状态。听到这里,天皇回忆起了亡故的心中挚爱,因而重燃了保护儿子未来前途的渴望。源氏之母死于因天皇过度宠爱而招致的嫉妒和无休止的欺凌,她的死代表了小说的原罪,也是源氏余生寻求治愈的心灵创伤。

在尾形月耕(1859–1920)的木版画(见图5)中,就可以看出源氏为此所做的努力及其后果。该画作描绘了《源氏物语》第38回“铃虫”的场景。和胜川春章的版画一样,墨尔本大学所收藏的这幅版画也是从一本书上撕下。画中人物为源氏后来的妻子之一——三公主。她独自坐在榻榻米房间里,衣着略显不整;卷轴上的诗为源氏所作。受正统礼仪中男女有别的约束,源氏坐于右侧滑门之后,也是三公主视线的方向,门上画着薄雾睡莲。源氏的诗是在听闻三公主因铃虫鸣叫而引发的诗兴和悲秋之情之后所做的回应:

こころもて

くさのやりを

いへども

なをすずむしの

こえぞふりせぬ

kokoro mote

kusa no yadori o

iedo mo

nao suzumushi no

koe zo furi senu

You may, for yourself,

Have no wish but to be free of this poor abode,

Yet your sweet bell cricket song for me never will grow old.

纵令厌世循空门

美声恰似铃虫鸣7

The Bell Cricket from the book The Fifty-Four Chapters of Genji
图5:尾形月耕,“铃虫”,出自《五十四回源氏物语》(1892),木版画,纸上水墨和彩色,由杜德利·威廉·加德纳先生(Mr Dudley William Gardiner)于1986年赠予,墨尔本大学艺术馆藏(1986.0173.000.000)

源氏在诗中表达了不朽爱意,却已来之太晚。从三公主剪短的头发可看出,她已落发为尼,看破红尘皆因果。数年前,源氏与长相酷似生母的继母偷偷生下一子。源氏对皇位的如斯不尊虽从未被人所知,但报应还是来了:三公主同样与一名痴迷的追求者发生关系并产下一子。如同源氏与其继母所生之子,世人对这个孩子真正父亲的身份亦一无所知,而这一秘密却都成了孩子双亲的负累。尾形月耕对这一幕的绘制参照了一幅早期的作品(可追溯至12世纪40年代),这是该故事最古老的一版插画(见图6)。两个版本中,三公主均是被孤立和囚禁的姿态,而且都使用了独特的视觉修饰用以强调。在十二世纪的版本中,她正在端详困于笼中的铃虫。相比之下,尾形月耕的版本则添加了更微妙的隐喻:以蛛网作为她和服的花纹。这不仅与早秋时节相呼应,而且暗示了三公主如同坠网之蝇的处境。

The tale of Genji scroll
图6:“铃虫”,出自《源氏物语画卷》(约1140),手卷,纸上水墨和彩色,档案与古籍部东亚特殊馆藏(UniM Bail EA SpC/SCROLLS ND1059.6 KOKU 1967 JPN)

尽管《源氏物语》全书都在讲述因果报应,却并非宗教文学作品,因它而衍生的作品也并非都采用这一沉重的主题。最后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图7)不仅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也展现了《源氏物语》能够不断挖掘出全新含义的潜力。这是歌川国芳给第16回“关屋”所做的画作,来自《源氏云浮世画合》系列。这幅画尝试将故事的主角与当代的人物联系起来。尽管该系列的标题明显与源氏相关联,但版画里的人物却是一副脚踩轿夫脑袋的莽夫形象,似乎与源氏古典日本的优雅王子形象截然不同。但正如附文所述,画中所描绘的人物并不是源氏,而是亡命英雄白井权八。他是一位被塑造成传奇的真实人物。据称,他在家乡谋杀一名男子后逃到江户,然后在江户因英俊外表、个人魅力以及打斗技巧而打响了名号。画作将白井权八与源氏联系在一起略微牵强,因为在相关章节之中两人只有一处相似,那便是两人都在行路当中有了意外的遭遇。源氏是在狭窄的逢坂关与一名拒绝过自己追求的女子相遇。权八则是遭遇了一群趁机打劫的盗贼。画中的场景来自歌舞伎剧《浮世柄比翼稻妻》的第三幕,剧中权八击败了一帮打探到他乘轿而来,想要抓他去领赏的盗贼。尽管这样的关联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但这也证明了源氏物语的重要性:即使在故事写成的八百年之后,其中的虚构人物仍然可以与真实人物进行对比,并挖掘出新的含义。版画的上方写有一首源氏所作的诗,但这首诗在新的时代却有了新的意义。它不再用来刻画爱情,而是用于夸赞当代英雄人物打败敌手的老练和机智。

逢坂のせきや

いかなる関

なればしげき

嘆きの中を分くらん

Ōsaka no sekiya

ika naru seki

nareba shigeki

nageki no naka kuran

Oh what can it be,

the Ōsaka Barrier,

that in just this place one must make one’s mournful way

through a forest of sorrow

地名逢坂虽堪喜

不得相逢也枉然

关名逢坂知何用

人叹生离永不逢8

At the Pass from  series Ukiyo-e Parallels for the Cloudy Chapters of the Tale of Genji
图7:歌川国芳,“关屋”,出自《源氏云浮世画合》系列(1845-6),木版画,纸上水墨和彩色,由东亚和东南亚研究系于1976年购入,墨尔本大学艺术馆藏(1976.0067.000.000)

参考文献

[1] Peter MacMillian, One Hundred Poets, One Poem Each: A Treasury of Classical Japanese Verse, London: Penguin Classics, 2018, p 114.

[2] MacMillian, One Hundred Poets, p 115.

[3] Timothy Clark, ‘Katsukawa Shunshō and the Revolution in Actor Portraiture’, Orientations, vol. 23, no.6, 1992, pp.53-63.

[4] Timothy Clark, Kuniyoshi: From the Arthur R. Miller Collection, no.95, London: Royal Academy of Arts, 2009.

[5] Clark, Kuniyoshi, no.95.

[6] The original poems can be found in Shikibu Murasaki and Royall Tyler, The Tale of Genji, New York: Viking, 2001, pp.8-10.

[7] Murasaki and Tyler, The Tale of Genji, p.712.

[8] Murasaki and Tyler, The Tale of Genji, p.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