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图片:中国文化中的“文”与“图”

译者:刘珊、马彤彤 (墨尔本大学翻译学研究生)

English version

在中国,当印刷术出现不久之后,就开始出现文字与插图的结合,用于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式。中国的印刷技术顺利地应用于文字和插图,而不论是文字和插图,都对中国书籍的品质和审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首先发明了造纸。纸张在公元前二世纪发明,在公元二世纪开始用于书写。中国也是世界上首个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的国家。雕版印刷最早出现于公元八世纪,后在东亚国家得到广泛采用。在这种印刷形式中,工匠会在木板上反向雕刻汉字,然后在印板上刷墨印制,墨干后即可成书。后来,中国还发明了活字印刷和多色印刷。

雕版印刷的受欢迎程度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的上半叶。通过手工雕刻,可以制作出不同的书法字体,为读者带来一种阅读手稿的错觉。插图也同样可以雕版用于印刷。文字和插图往往经过精心的搭配,从而营造独特的美学效果。在高端市场,书籍可作为奢华的艺术品来用于鉴赏。到十七世纪,一种更工坊式的文字雕刻方式开始流行,不仅雕刻成本较低,而且效果更加统一。廉价书籍的每一页都塞满了更多的文字,插图也更简单。这些商业文本证明了在中国较为富裕的地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读书。在封建帝制时代的后期,中国的经典著作、常识读物、宗教作品和娱乐文学作品在庞大的帝国中广泛流传。

在中国印刷术的早期应用阶段,宗教信仰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佛教符咒和记录修多罗(佛经)的卷轴便是早期印刷品的例子。《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年代已知的最古老的“书籍”。《金刚经》是用木板将文字一张一张印好,然后合而为一,组成卷轴。卷轴上的题词记录了成册日期,按西历来算是公元 868 年。卷轴的开头是一副精美的插图,图中是佛陀对众信徒讲话的场景。卷轴的高质量足以证明这类印刷术在九世纪已经相当先进。

欧洲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展远远晚于中国。据信,纸张是在十一世纪经由中东传入西方,自此逐渐取代了羊皮纸。1439年,约翰内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了欧洲的活字印刷机。

中国的印刷技术在古代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的印刷技术被引入众多东亚国家。在今时今日的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也仍能找到经过改编后的中国书籍。

个案研究:

1)《金刚经》卷轴,现藏于大英图书馆。该卷轴是二十世纪初敦煌石窟中所发现诸多珍贵手稿和石刻的一部分。卷轴长五米,末页记有“王玠”之名,称该卷轴是其为自己父母所制作。在当时,较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会通过出资印制经文来换取功德,抄写和背诵《金刚经》也是至关重要的礼佛行为。《金刚经》是阐释现实世界虚幻的重要佛教经文:“它的教诲如同金刚石片,划破世俗的幻象。”

Diamond Sutra
图1: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868年五月11,刻本(复制品)。原件收藏于大英图书馆 (Or.8210/P.2)。

2)《列女传》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女性被鼓励阅读的书籍之一。此书的插图版本很受欢迎,比如图中展示的由著名艺术家仇英(1494-1552年)制作的版本。《列女传》的故事均源自古代传记和史书。这里展示的图画描绘的是汉代(公元前一世纪)元帝的宠妃冯媛,以胆识过人而闻名。有一次,宫中正在观赏野兽搏斗,一只熊突然跳出圈外,直奔皇帝而去。冯媛勇敢地冲上前挡住了熊,侍卫得以将其伺机扑杀。此后,冯媛更加得到皇帝宠爱,并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Examplary women
图2:刘向 (著)仇英 (画),列女传 (复制品)。

3)小说和戏剧作品也经常配有插图。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现存最早版本的《西厢记》, 于15世纪在北京印制。图中展示的就是该版本(《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中的一页。《西厢记》讲述了年轻恋人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二人在佛寺避难时相遇。他们的爱情虽然不合礼教,但崔母同意,只要张生中举为官,便允许两人成婚。这是中国文化中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

Romance of the red chamber
图3:王实甫 (著), 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 (复制品)。

4)图中展示的是现存最早的说唱词话印本。说唱词话是一种由韵文、散文、说白、唱词交织而成的文体。此处插图讲述的是唐朝将军薛仁贵的故事。薛仁贵是一位因英勇抗击边境部落而闻名的历史人物。有一次,薛仁贵被困于一个起火的山谷,玉皇大帝被他的困境所触动,派龙王降雨扑灭了大火。这个故事出自明代杂言书合集《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于15世纪70年代在北京印制。在当时,每逢过年,这一故事还会在村镇的戏台上演出,以用于驱邪。

Chantefable
图4:佚名,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 (复制品)。